![]() | 東堂子胡同75號,舊時的門牌是東堂子胡同33號,在胡同西段北側(cè),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進院落,建筑面積為368平方米。街門是利用一間倒座南房后辟的,無規(guī)矩可言。一進院有倒座南房5間;二進院有南房4間,北房3間,東、西兩側(cè)各有耳房1間,有東、西廂房各3間;三進院有帶前廊的北房3間。院內(nèi)房屋均為起脊合瓦房。蔡元培從1917年到1920年租住于此,當(dāng)年,一進院的倒座南房是客廳。1985年10月,東城區(qū)人民政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和敬公主府位于北京市東城區(qū)張自忠路7號(原鐵獅子胡同)。是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倫和敬公主下嫁后的賜第。和敬公主(1731—1792)系孝賢純皇后所生。乾隆十二年嫁蒙古科爾沁部輔國公色布騰巴勒珠爾。原府是王府建制,有正門、正殿、后寢、后樓和東西配房等附屬建筑。公主的墓地建于朝陽區(qū)東壩城內(nèi)。公主的后人曾受封為貝子,所以和敬公主府又稱達貝子府。民國后成了北洋軍閥政府陸軍部所在地,現(xiàn)為和敬府賓館,中路主要廳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區(qū)級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東城區(qū)交道口南。宅院坐北朝南。分為3部分,西為洋式樓房,中為花園,東為住宅。五進院落。包括倒座、過廳、正房及兩進家祠。存倒座房三間,過廳三間,均為硬山灰筒瓦頂。正房三間,左右各帶耳房兩間,前有月臺三出陛,房頂為灰筒瓦硬山箍頭脊,走廊帶雀替。東西廂房各三間,頂同正房,前帶走廊,帶雀替。門、窗及正房內(nèi)部裝修仍為清式。第四、五兩進院內(nèi)正房均為五間,灰筒瓦硬山箍頭脊頂,吞廊三間帶雀替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目的地介紹程硯秋故居在西四北三條39號。程硯秋(1904—1958),滿族,京劇“四大名旦”之一。11歲登臺,工青衣,創(chuàng)“程派”。最初藝名叫程菊依,后改程艷秋,字玉霜,最后改為程硯秋,字御霜。日偽時期,在京郊青龍橋隱居務(wù)農(nóng)。1949年后,曾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。故居為一坐北朝南的兩進院落,面積約390平方米。程硯秋從1937年起直到逝世前寓此。后院北房外屋兩間是書房和練功的地方,自命為《御霜簃書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目的地介紹淳親王府位于東交民巷正義路西側(cè)。淳親王名允祐,清康熙皇帝第七子,康熙四十八年(1709)晉封為淳郡王,于雍正元年(1723)再晉封淳親王。此府是受封郡王后建成的。咸豐十年(1860),王府成為英國使館。原府邸街門面臨御河,其建筑布局分為3路,中路是宮殿式綠琉璃瓦頂建筑,前為宮門5間,大殿5間,后為院落和配房,最后是英使館占用時期所建的英式樓房。東路原有建筑已不存,有后建仿中國式古建筑樓房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睿親王府共有兩處:一在東華門大街迤南普渡寺一帶,一在外交部街。前者是睿親王進北京后的住所,后者則是乾隆年間恢復(fù)睿親王世爵后的新府。睿親王即清初的攝政王多爾袞,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,清太宗皇太極之弟。清太宗崇德元年(1636)晉封睿親王,是清初開國人大鐵帽子王之一。進京后,選明南宮為王府,遺址在東華門大街南側(cè)。順治八年(1651)多爾袞死后-奪爵位,王府廢除。其子多爾博于順治十四年(1657)封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北京市西城區(qū)阜成門內(nèi)宮門口二條19號,是魯迅1924年至1926年在北京的住所。魯迅(1881—1936),原名周樹人,浙江紹興人,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(xué)家、思想家。魯迅一生撰寫了許多著作,在此期間,他寫下了《華蓋集》、《續(xù)編華蓋集》、《墳》、《野草》、《彷徨》等不朽作品,印行了《中國小說史略》、《熱風(fēng)》等著作,同時還主持了《語絲》、《莽原》等周刊雜志。1979年,魯迅故居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。北京阜成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目的地介紹明瑞府即內(nèi)務(wù)部街11號四合院,是一組坐北朝南的大型宅院。從東大門出入。明瑞府是乾隆年間一等誠嘉毅勇公明瑞的府第。明瑞,字筠亭,滿洲鑲黃旗人。乾隆二十四年(1759)隨軍平定伊犁地區(qū)的叛亂有功,得到繪圖形于紫光閣(中南海西岸)的榮譽。乾隆三十三年在與緬甸軍作戰(zhàn)中身亡。此宅在民國后歸屬于鹽業(yè)銀行經(jīng)理岳乾齋。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。地址:內(nèi)務(wù)部街11號四合院大門內(nèi)分為四組院落,當(dāng)中是兩宅并列各自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歐陽予倩故居位于北京東城區(qū)張自忠路,是歐陽予倩自1949年起在北京的住處。這里曾是一個文化名人薈萃的場所,著名作家曹禺、作曲家光未然等都曾寓居此院。現(xiàn)為中央戲劇學(xué)院宿舍。故居建筑中西合璧,大門為近代磚拱門樓,東西兩側(cè)有南房各四間。臨街的拱券式窗看上去頗有韻味。院內(nèi)中部是一幢西式建筑,平面近似正方形,西面辟五個券窗,東、南兩面居中一間辟有門。南面主入口是門廊,其東有一座北房為院內(nèi)正房。歐陽予倩先生曾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崇禮住宅位于北京市東城區(qū)東四十條63~65號。崇禮是清代光緒年間的大學(xué)士,其住宅是保存完好的清代典型四合院建筑。北京的四合院,建筑布局是在封建宗法禮教的支配下,按照南北中軸線對稱布置房屋和院落,住宅大門一般位于整個院落的東南角上,門內(nèi)迎面建影壁,以使外人看不到宅內(nèi)的活動,自此轉(zhuǎn)向西至前院。南房多為客房、書塾、雜用間,后院的正房供長輩居住,東西廂房為晚輩住所,正房、廂房以環(huán)形走廊相連通。更大型的住宅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目的地介紹循郡王府在安定門內(nèi)大街方家胡同13號、15號。循郡王名永璋,是乾隆皇帝第三子,死后追封循郡王爵。后來過繼循郡王為嗣子的綿懿按貝勒府的級別修建。西部正院(15號)是現(xiàn)存較少的貝勒府形制的府第,有正堂5間(已拆除),后院還有正房和配房,東跨院屬花園和生活居住區(qū)。東部是一組完整的大型四合院落,分主院、中院和后院,布局相似,有北房和東西配房。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.交通信息乘104、108路車到方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目的地介紹 婉容舊居,東城區(qū)鼓樓南帽兒胡同35、37號的舊宅院,原為清末代皇帝博儀之皇后郭布羅婉容婚前的住所,是婉容之曾祖父郭布羅長順所建。 此原只是較普通的住宅。婉容被冊封為“皇后”后,其父封為三等承恩公,該宅升格為承恩公府。作為“后邸”,加以擴建。西路四進院落。東路為三進院落。后院有假山、水池,東有家祠。西路正房即為婉容所居。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。 位置:位于東城區(qū)鼓樓南帽兒胡同35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肅親王府位于東城區(qū)正義路東側(cè)。順治年間建,歷代襲王俱以此為邸,光緒二十七年(1901)淪為日本使館,只存垣墻。其地現(xiàn)為北京市政府。肅親王名豪格,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,太宗崇德元年(1636)以功晉封肅親王,是清初開國八大鐵帽子王之一,因太宗死后,曾和多爾袞爭皇位,當(dāng)多爾袞得勢后,倍受-,順治五年(1648)將豪格削爵囚禁,害死于獄中,順治皇帝親政后,復(fù)肅王爵,追謚“武”。此后,豪格子孫均以顯親王襲封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北京西城區(qū)棉花胡同66號有蔡鍔故居。由前后兩院組成,房屋由回廊相連。現(xiàn)基本保持舊觀。蔡鍔于民國2-4年(1913年11月-1915年11月)寓此。故居前院的西房系大門和三間配房、北房、南房各三間。前院和后院由廊墻隔開,后院有北房、南房、東房各三間。整體格局甚不符老北京四合院的規(guī)制,用工、用料亦顯得很單薄,連正房也沒建于三層石級之上,二十間房屋均是平地起房,給人以簡易之感。有跨院的房屋均是后建,原為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馬致遠故居位于北京市門頭溝韭園民俗村內(nèi),這里有京西古道中的王平古道。故居是一座標準的四合院,坐西朝東,東南西北四面都有房間,每面三五間房。故居門前有小橋流水,門前的影背墻上寫著“馬致遠故居”,并附有馬致遠生平介紹,下首是馬致遠半身像。韭園村里到處都是香椿樹,還有好幾口泉水,這番景象,倒真像是馬致遠筆下的“枯藤老樹昏鴉,小橋流水人家”。地址:北京市門頭溝區(qū)王平鎮(zhèn)韭園西落坡村類型:名人故居游玩時間: ……[詳細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