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 十里藍山AAAA “十里藍山”原本是長泰永隆置業(yè)公司開發(fā)的樓盤項目。因其具有原生森林景觀及附近“旅游文化重鎮(zhèn)”古山重等重要旅游資源,開發(fā)商借地勢資源開發(fā)了“瑪琪雅朵花!迸c“尋夢谷”兩個旅游項目;ê>爸旅匀,讓人流連忘返;尋夢谷瀑布壯觀秀麗,素有“閩南第一瀑布群”之稱,因此吸引不少的周邊游客前來十里藍山觀光休閑,旂餮哦浠êR云涓挥袧庥魵W洲風情的特有景觀,為旅游文化重鎮(zhèn)古山重注入了更為鮮活和豐富的文化內涵,當人們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(qū)九龍江中山橋與戰(zhàn)備大橋江濱公園邊的一艘連家船上,有一座世界上最小最神秘的袖珍級水上廟宇——進發(fā)宮。九龍江上,歷代就有著許多的連家船。由于船民吃、住、生產都在船上,四處漂泊,船就是他們的家,因此這些船被稱為連家船。早期的船民從事著捕魚、撈蛤子、撈沙及運輸,生活條件極其艱苦。因為船民從事的船上作業(yè)充滿危險,為求得平安,船民供奉神靈以求庇護。世界最小最神秘的水上廟宇——漳州進發(fā)宮進發(fā)宮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閩南雨霽頂三官大帝廟,雨霽頂三官大帝廟又名三界公廟,位于漳浦縣赤嶺佘族鄉(xiāng)山坪村雨霽頂山坡上。始建于明宣德年間( 1 4 3 0年)重修于清康熙中期。至今保存有明清8塊石碑。占地總面積近6 0畝,總建筑面積約5 0 0多平方米。然而主廟建筑奇特,國內外罕見,為圓頂涼亭,面積不及4 0平方米,神癨占位不及2平方米。據說雨霽三官大帝神位地處覆鼎金穴,廟址神點,堪稱靈異。不能構筑土木廟宇,一建起就會遭回祿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福建土樓·華安景區(qū)AAAA 福建土樓粗略統(tǒng)計總共有三千多幢,華安縣的土樓現存才68幢,數量雖然不多,但是華安土樓以其鮮明的地域特色與特殊的歷史價值、藝術價值與科學價值,在福建土樓中占據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。華安仙都鄉(xiāng)鎮(zhèn)大地村的“二宜樓”,是華安土樓的典型代表,是福建土樓的杰作,是中國傳統(tǒng)民居的瑰寶。1、環(huán)境最宜居“二宜樓”背依蜈蚣山。山體逶迤成巒、樹木蔥蘢。樓前曲水回環(huán)、視野開闊,近有龜山作案,遠有九峰作屏。左邊獅子山勁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東山戰(zhàn)斗烈士陵園位于東山縣西埔鎮(zhèn)石壇村后的石壇埔,距縣城西埔2里多,建于1953年,是省政府公布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東山保衛(wèi)戰(zhàn)是國共兩黨在大陸的最后一次戰(zhàn)役。1953年7月16日,--民黨當局為了策應美國的侵朝戰(zhàn)爭,為實現“--大陸”的美夢,拼湊四個主力團,兩個海上突擊隊和兩個傘兵中隊,約13000人,在軍艦、飛機和水陸兩棲坦克的配合下,悍然竄犯東山島。面對十倍于我的敵人,東山島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林語堂故居和林語堂文學館位于林語堂誕生地原坂仔基督教堂舊址。在林語堂的六十部著作、上千篇美文中,關于個人生活,他提到最多的是在坂仔的快樂童年,至少有上萬字。1895年10月10日,林語堂就誕生在這座教堂的牧師樓上。教堂1974年被徹底拆除后,林語堂故居也不復存在。故居是經過1984年、2005年兩次建設,在原址上依原樣子建起來的。2007年又建起了建筑面積達360平方米的林語堂文學館。館名由季羨林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林語堂紀念館位于漳州薌城區(qū),于林語堂105歲誕辰紀念日(2001年10月8日)當天開館。至2005年10月8日先后接待了7萬多名參觀者。該館坐落在其父母長眠的虎形山上香蕉林中,占地面積7畝,前眺林語堂故居,背蕉林環(huán)抱。主體為半圓形二層建筑,借鑒臺北林語堂故居的建筑風格,體現林語堂先生中西合璧的思想。館舍正面墻上,由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主席沈鵬題寫的“林語堂紀念館”。館前,安放一尊2米高的林語堂先生坐式青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時代:明地址: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南太武山麓,鴻江之濱這是是一座聞名遐邇的兵戎古城,城墻全部用石頭砌就,依山臨海,如出水蛟龍,與威海衛(wèi)、天津衛(wèi)、金山衛(wèi)并稱明初四大名衛(wèi)。鎮(zhèn)海衛(wèi)系明江夏侯周德興于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建以備倭,比漳浦趙家堡還早一百八十余年,其規(guī)模也比趙家堡大一倍多。衛(wèi)城原有東西南北四個門,門各有樓,后東門常閉,另開水門,現在保存較好的是南門和水門,特別是南門,建造方式奇特,有兩重城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時代:清地址:福建省漳州市平和九峰鎮(zhèn)東門內,城隍是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,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,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。祭祀的廟神是唐代大詩人王維,系明代著名理學家王陽明于正德十四年(1519年)創(chuàng)建,清康熙、嘉慶年間兩次重修。城隍廟坐北朝南,面積1400平方米,為四進建筑群,平面呈“中字形”,依地勢北高南低而建,結構嚴謹,布局合理。在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為人門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時代:舊石器時代漳州蓮花池山舊石器時代遺址位于漳州市北郊,1990年,考古學者發(fā)現蓮花池山地表有100多處小石器地點,采集到1400多件小石制品。據考察,該石制品出自紅土堆積物中的礫石條帶。該礫石條帶證實了地質時代。2005年再次發(fā)掘,在其中3個文化層共采集標本3000余件,初步鑒定石制品超過300件。石制品所利用的原材料較為單調,僅有脈石英和水晶晶體。蓮花池山遺址分南北兩區(qū),文化層是相連的,根據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德遠堂位于中國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(zhèn)塔下村,又稱“張氏家廟”。德遠堂始建于明代,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重建,后多次重修。德遠堂坐東北朝西南,一進院落,大堂為穿斗式木構架,面闊進深各三間,懸山頂。兩側為廂房。堂前為半月塘,池塘周為石坪,立有石旗桿22根,高7~10米,多為清代族人考中舉人或進士后所立。正門有牌樓,樓牌正面書寫“張氏家廟”四個大字,背面寫著“派衍西來”。步入樓牌,穿過庭院后,便是主殿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林氏義莊的所在地為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角美鎮(zhèn)楊厝村。清嘉慶二十四年(1819年),白石保吉尚村居民林平侯在臺灣墾殖致富之后,懷念家鄉(xiāng)宗人的疾苦,決心加賑助,擇定吉尚村潭頭地方籌建林氏義莊。經過近二年營建,于清道光元年(1821年)建成。義莊占地面積4500多平方米,房屋99間,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,磚木結構,懸山頂,四合院構造。3幢2進,單檐硬山頂,木構梁架、神龕等均有精美雕飾,為當時閩省著名的慈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南山宮位于福建省華安縣良村鄉(xiāng)的南山腰,距縣城13公里。南山宮坐西向東,面對筆架山,海拔300米,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。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(1275年),明正統(tǒng)六年(1441年)重建。明太仆陳天定曾流寓此宮二年,親題匾額“德茂天初”。南山宮祀圣祖大仙(仙媽)和都統(tǒng)舍人神像,有簽詩36首,據傳為陳天定所作。南山宮為道觀,建筑仿皇宮太和殿式,磚木結構。道宮基盤近正方形,四周均有走廊。宮內呈正方形,有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南勝窯址位于福建省平和縣南勝鎮(zhèn)、五寨鄉(xiāng)。窯址主要集中在平和南勝、五寨兩鄉(xiāng)鎮(zhèn),因五寨原屬南勝,故稱“南勝窯”。南勝窯的產品以青花盤為代表,也生產碗、碟、瓶、杯、爐、罐等。紋飾多繪水草、魚藻、飛禽、走獸、花卉之類,有的器物上還題寫吉祥文字。60年代文物普查時,已在這一帶發(fā)現古窯址。此后,福建省博物館與平和縣博物館作過多次復查,發(fā)現窯址有:南勝鎮(zhèn)的花仔樓、田坑、歐寮;五寨鄉(xiāng)的洞口、虎仔山、后巷碗窯山、田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漳浦文廟大成殿位于福建省漳浦縣綏安鎮(zhèn)后溝巷。漳浦文廟始建于宋,重建于明洪武二年(1369年),現僅存大成殿,大成殿始建于明洪武年間(1368-1398年),占地4900平方米,南向。大殿面闊三間,進深五間,為重檐歇山頂、斗拱抬梁式結構。大成殿內存有明、清的五方碑。面闊進深各五間,抬梁、穿斗混用式木構架,重檐歇山頂,前檐下設廊,斗栱為六鋪作單抄雙下昂(假昂),F存的文廟大成殿木式結構尚保存有大量的明……[詳細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