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塔山公園位于蘭州市城關區(qū)黃河北岸,海拔1700米,山巔因蒙古人建造的神秘白塔而得名。白塔山因地處黃河北岸,起伏綿延,層巒疊嶂,有“拱抱金城之勢”,與黃河構成蘭州的天然屏障,自古以來,就是兵家必爭之地。相傳成吉思汗為了和平白塔山白塔(辛國英/攝)統(tǒng)一藏區(qū),曾致書吐蕃烏斯藏區(qū)的薩迦派(花教)法王,希望通過會談,和平統(tǒng)一藏區(qū)。薩迦派法王遂派一著名的喇嘛前往蒙古拜見成吉思汗,喇嘛走到蘭州就不幸病逝。蒙古統(tǒng)一后,為了紀念這位喇嘛,在山巔建白塔一座,并建有寺院,因塔體外飾的白堊土在陽光下潔白如雪,白塔山遂因此而得名,并成為當時的宗教勝地。原塔在元朝末年便倒塌。據《重修白塔寺記》記載,現存白塔系明英宗時內監(jiān)劉永誠于正統(tǒng)戊辰年間(1448)鎮(zhèn)守蘭州時重建,“起梵宮,建僧居,永為金城之勝境”。站在黃河南岸鐵橋邊的廣場上北望,白塔山殿宇連綿,紅檐交錯,山頂白塔儼然玉雕一般,頗有在北海永安橋畔遠眺瓊華島的感覺……
[詳細]